行路纷争引兄弟反目 多元调解暖手足深情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6月16日 | ||
微山法院鲁桥法庭在多方努力下成功化解一起因道路通行而起的兄弟纠纷,兄弟俩重归于好,演绎了一段“化干戈为玉帛”的佳话。 积怨深:行路之争伤亲情 多年前,弟弟因家门口道路通行问题与同村人产生纠纷。经村级调解、信访反映及民事诉讼等程序,最终达成和解。在这场漫长的维权过程中,哥哥未能积极协助弟弟,这让弟弟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此后,弟弟以该道路系其个人争取为由,禁止哥哥通行。 双方从最初的口角之争逐渐升级为肢体冲突,兄弟情分岌岌可危。尽管村委会多次介入调解,但由于积怨太深,始终未能解开双方的心结。最终,哥哥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 解心结:多元调解化坚冰 案件受理后,李海峰法官联合人大代表文书记、村委会组成了专项调解小组,秉持“维护亲情关系、实现案结事了”的原则,致力于修复这对兄弟的亲情裂痕。调解小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周边群众、查阅历史调解记录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梳理出弟弟对哥哥的情感积怨、对道路通行权的认知分歧以及补偿诉求的差异。 李海峰法官运用司法专业知识,向兄弟俩详细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的法律规定,让他们清楚知晓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诉讼可能带来的风险,为调解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文书记则利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联合家族长辈,从伦理亲情的角度出发,与兄弟俩促膝长谈。他们用“血浓于水”“家和万事兴”等朴实的道理,引导弟弟理解哥哥当年的难处,也让哥哥体会到弟弟维权过程中的艰辛。 针对道路通行权和补偿问题,调解小组先后组织了3次专题协调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地风俗惯例,提出了“哥哥补偿弟弟历史维权费用、弟弟保障哥哥正常通行”的调解方案,并明确了补偿金额和通行范围。在调解过程中,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不断调整方案,历经4个月、10余次调解,逐步缩小双方心理预期差距,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暖人心:握手言和传佳话 2025年4月,在法院的见证下,兄弟二人签署调解协议。协议约定,哥哥一次性支付弟弟历史维权费用18000元,弟弟及其家人不得阻碍哥哥一家正常通行该道路。协议签署当日,哥哥当场履行了补偿义务,弟弟也主动拆除了道路上的障碍物。曾经剑拔弩张的兄弟俩,终于握手言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不仅依法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让破裂的兄弟亲情得以修复,它彰显了法律的温度,也传递了“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美德,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让法治阳光温暖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
||
|
||
【关闭】 | ||
|
||